东莞工业支柱产业划分,进入新里程。我市昨日下发《关于确定我市工业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的通知》,把我市由2005年首次界定的八大支柱产业,重新调整界定为“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
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分别是“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
据悉,此前东莞八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化工制品制造业。记者对比分析发现,“包装印刷业”是在原来八大支柱产业基础上新增的一个新产业类别。
通知要求,各个镇街和园区要按照市重新界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实际,整合和集中各种有效资源向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聚集,以实现“做强支柱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 目标。
■解读
变化体现产业发展水平
调整前
2005年确定的东莞八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化工制品制造业。
调整后
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四个特色产业: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即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核燃业)、包装印刷业(即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
变化
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业
据市经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透露,电子信息制造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没有变化。
不过,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其中,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包括的行业在原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上,增加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据市经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透露,从产业相似度及产业关联度方面考虑,这五个行业均属于装备制造业范畴,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程度高,其在提升产业经济、提高经济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五个行业并合为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可以更全面体现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更有利于相关扶持政策的统筹实施。
此外,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的行业在原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基础上,从产业相似度及产业关联度方面考虑,增加了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新增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皮鞋、皮衣及羽绒制品。
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包括的行业在原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近年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之一,新增这个行业,也是从产业相似度及产业关联度方面考虑的。
对于四个特色产业,市经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家具制造业由原来的支柱产业调整为特色产业。
化工制造业由原来的支柱产业调整为特色产业,并按照我省化工制造业的口径,在原有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橡胶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核燃业。
在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方面,即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文体用品制造业”,原有的玩具产业作为这个产业的一部分,不再单列出来作为独立的支柱产业。此外,包装印刷业是新增的特色产业。该产业作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依据
打造以“特”制胜产业
市经信局表示,根据支柱产业的研究理论,支柱产业首先是经济规模大,同时也应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支撑作用强、市场扩张能力强、经济效益相对显著等特征。而特色产业是指以“特”制胜的产业,是具有本地特色、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但就其规模而言,还不足以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据悉,“十一五”时期,东莞原有工业八大支柱产业总体发展理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60%,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多数支柱产业发展较好,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两大产业继续保持优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合计超过40%,纺织服装、造纸、食品饮料等产业也实现了稳定较快发展。但也有部分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就其规模来看,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不明显。
■专访
市经信局副局长 梁经昌:
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重新界定历时超过半年
记者:这次重新界定,经历了多长时间的工作和调研?
梁经昌:此次重新界定,前后历时超过半年。市经信局会同市统计局和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暨南大学等单位对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各镇街、重点企业的调研和访谈,依据支柱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市28个制造业进行定量计算及定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此前工业八大支柱产业的界定进行了相关调整。
通过专家论证的《调研报告》又送交市委政研室、发展局、外经贸局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得到一致肯定。
新口径更突出支柱产业支撑力
记者:本次界定,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梁经昌:一方面,我们进行定量分析。支柱产业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我们在指标选择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动态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以及层次性。通过研究支柱产业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和标准,结合东莞市工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计算的效率性及可行性,同时参考原有支柱产业确立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三类八个指标(产业规模与效益包括产业份额、工业增加值率、资金产出率、产值利税率;产业区际竞争力包括产业强弱系数、市场占有率;产业关联效应包括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工业支柱产业选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另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对全市各镇街、重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等多个层次深入细致的调研,对我市制造业所涉及的28个行业按照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产业集群和区域分布相结合、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等原则,对我市工业经济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对原有工业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新口径更加突出支柱产业发展规模大、支撑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强、市场扩张能力强、经济效益相对显著的特点。而一些产业从规模上看还不足以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为突出其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界定为特色产业。
重新界定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记者:重新界定,对东莞的产业和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梁经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都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战略发展的需要而有所调整。我市原有的八大支柱产业是在“十五”期末界定的,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支柱产业的界定是有必要的。重新界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占我市工业总量的近八成,在工业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对支柱产业的专项调研,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定重新予以界定,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工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分布、优势与不足,为我市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推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培育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记者 杨敬贺)